最好把短期目标当一个箭靶看待,而不要当做固定不变的约束,因为意外情况是常有的事。例如,路易以前是一家食品公司的会计,有一回路经洛杉矶附近的落基山脉地区时,在一家小酒馆吃午饭,碰巧跟一名徒步旅行的游人闲聊起来。
路易从谈话中得知这位旅行者原来是一位企业家,最近刚创办了一家公司,生产一种新产品。两个小时的闲聊加上几杯酒下肚后,这位企业家说:“你何不过来看看我新创建的公司,看看我们清醒时是否还谈得来?假如我们彼此情投意合,我希望你加入我们,担任这家新公司的商务主管,也许我们可以创造财富。”一个月以后,路易怀着不安的心情向他原本服务的公司递交辞呈。他放弃了经营销售稳定的公司,投入了一个新行业的不安定、兴奋刺激和挑战的乐趣当中。
见异思迁的共同心态
大部分事业人都会碰到类似制定一个更换工作目标的时候,不是在目前工作的机构内更换职务,就是跳槽到别的机构。尽管就业市场不很好,美国每年仍有千百万人更换了工作,别的国家也一样,根据最新研究表明,美国每分钟都有四千万人想换一个老板。但是,虽然千百万人希望更换工作,就业市场大部分仍然不规则、不公平、不合理,也许它还谈不上是丛林,但一定称得上是过度生长的林地。丛林代表着弱肉强食之地。
雇主大多受到私利的驱使,他们需要人来推动他们的企业体系,来解决问题。其实很多雇主根本不喜欢请人,因为有的人不可靠,有些还可能制造麻烦。很多经营者甚至认为,利用机器要好得多,因为它们忠实可靠,而且可以预料和控制。当然,有的经营者是从原则基础上行动的,他们把提供工作当做对人类社会的贡献。
然而,老板并非唯一受私利驱动的一方,职员也是为自己打算的。这无可非议,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况且,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设计的话,那他又怎么能获得事业上的发展与兴旺呢?甚至连起码的生存都成问题,更惶论其他了。在一家电子公司服务的法兰克说:“我自认是为钱工作的人,只要报酬好,我就好好表现。我的忠诚首先表现在对我自己和我的家人身上,其次是对职业,最后才是对花钱雇人的老板。”
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短暂的目标改换事业道路,担任老师的布鲁斯曾对自己的事业作过广泛的再评估,她考虑过很多其他选择,最后的结论是:她目前的事业完全适合自己。